导入数据...
 
《四川师大报》专题报道我院 “共青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7年2月19日
  查看:843
  来源:《四川师大报》

《四川师大报》专题报道我院 “共青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四川师大报》第611期以“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题报道了我院“共青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现全文转载。


  编前语:有这样一群人,因“志”而行,不为任何薪酬参与社会服务,用点滴行动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有这样一群人,因“愿”而动,不求任何回报用心帮助他人,用凡人善举为社会汇聚爱的光芒。他们的名字叫做志愿者。我校音乐学院“共青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从 2014 年 6 月成立到现在,足迹遍布川南、黔北,歌声响彻川江、黔岭,故事传诵戎州、习部。2016年 7月,他们再次赴革命老区习水县土城镇、隆兴镇(淋滩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获得“远洋 ‘探海者’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奖优秀团队”“成都市 2016年大中专学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 ‘务实杯’”“四川师范大学 2016年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 ‘优秀重点团队’”等荣誉称号,他们的选择是川师大学子新时代的青春选择,他们的坚守是当代大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青春赤诚。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3 年 12 月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中讲到:“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校音乐学院“共青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认真践行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从 2014 年 6 月成立到现在,足迹遍布川南、黔北,歌声响彻川江、黔岭,故事传诵戎州、习部……仲夏七月,他们开办“快乐学校”用行动诠释师范精神,隆冬时节,他们开展“新春走基层”用脚步丈量民情。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在在社会实践中勇于坚持,敢于创新的优良品德,同时兼具了为社会各阶层,各团体服务的决心;践行了我校学生传承中华文明、发扬“务实”校训的良好品质,彰显出志愿者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面貌。他们的选择是川师大学子新时代的青春选择,他们的坚守是当代大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青春赤诚。

  歌唱青春之歌 谱写川师精神
  七月的黔北大地阳光明媚,溪水潺潺,第三届“共青人”沿着熟悉的路线,一行27 人奔赴牵挂已久的第二故乡——贵州习水。
  一路上欢声笑语伴着蓝天白云,那画面格外的美。四百公里的车程虽长,但“共青人”们丝毫不觉得远,因为这是一趟“ 回家”之旅。这个“家”是用青春的奉献凝聚,而这次“ 回家”也是“ 共青人”们和老区人民的约定。
经过近七个小时的车程,他们终于到达了阔别已久的第二故乡。下车,那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让首次踏上这片热土的“ 共青人”感受到了来自土城的特别问候。汗水浸透了衣服,挂满了脸上,那一阵阵热浪虽然强烈,但它没有打败“共青人”,反而增加了“共青人”的士气和拼劲。这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热的士气和拼劲儿源于那不竭的动力,而这动力叫“ 川师精神”。
  在土城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协调下,“ 共青人”们乘车前往驻地—— 土城镇中心小学。到达驻地,他们收拾行李、打扫卫生,赶到雷阵雨来临之前收拾完毕,下山就餐。
列队,集合。他们高举党旗、团旗、队旗在风中前行。风吹得很大,乌云随风而来。但这时,三面旗帜迎风飘扬格外引人注目。老区人民在旗帜上看到了“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字样,高兴地说,“ 你们又回来了,我还说你们不来了,来了真好,我们老区人民热烈欢迎”。来自老区人民的问候让“ 共青人”们再次感受到了亲人般的热情。
  雷电、暴雨、大风,不期而至。好像是在欢迎“共青人”们的到来。刚就完餐的“ 共青人”们迎来了第一次考验,雨下得更急了,“ 共青人”们躲雨的一处民房上方的天花板受雨浸湿突然坍塌,他们便冒雨上街寻求群众的帮助。从镇政府驻地到黄金湾大桥,从铁炉沟到陈记苕丝糖。“共青人”们不能返回驻地的消息被学生陈航宇的父亲知道了,当陈爸爸开着车来接“共青人”们时,那种来自老区人民的暖流仿佛“吹开云雾见太阳”。
  当天晚上,“共青人”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为什么来”“来干什么”“留下什么”的思考中开始。会议决定以“扎根基层、服务人民、贡献青春、奉献才干”为活动导向,以“美丽中国行·青春爱唱响”为活动主题在习水县开展为期25 天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会议还就7 月11 日招生宣传工作,12 日开学典礼工作、筹建“林滩分教学点”等工作进行了讨论研究,一直持续到凌晨两点……
  那晚“共青人”们睡得很晚,土城镇中心小学也格外的安静。
  用心关注留守学生 用爱搭建亲情桥梁
  三尺讲台是一种精神,是传承与发展的舞台。“共青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办“快乐学校”近三年来,坚持“在快乐中成长、快乐中学习、快乐中过暑期生活”的办学理念,截至 2016年 8月已累计免费招生 1232人,涉及幼儿、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
  在光荣的讲台上,“共青人”们以川师大学子的特有时代风貌奋发书写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青春实践。
  在土城总教学点,新设立的幼教部正检验着“共青人”们的理论基础和“快乐学校”的教学质量。幼教部最小的幼儿 4 岁,最大的 6 岁,其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同、认知不同,自律意识薄弱,适应教学环境过程慢……这一系列教学中出现的现实问题摆在了“共青人”们的面前。针对幼教部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差异,面对着巨大的教学压力和老区人民的期盼,“共青人”们没有气馁、没有退缩,他们以川师大学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迎难而上,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
  3名先天失聪的幼儿在“共青人”们的悉心照料下变得更加开朗、懂事,不但能微笑着叫“老师”而且还能和“共青人”们一同玩耍。“共青人”们返川后,其中一名失聪幼儿刘子豪通过母亲的手机,专门为心爱的老师发来了一条 24秒的语音,表达对老师的思念。“共青人”们听闻后纷纷落下了感动的眼泪。
  在淋滩分教学点,“共青人”面对硬件软件设施较差、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共免费招生 103 人,设置教学班 3 个,涉及幼儿班、小学班、初中班,教学服务覆盖全村 10 个村民组适龄段学生。
  “共青人”们克服种种不便,倾情为老区奉献。他们传播青春正能量,真实反映当地留守学生(儿童)、贫困群众家庭情况,为留守学生(儿童)、贫困群众家庭筹措新衣物。两个教学点的“共青人”为了关注留守学生(儿童)成才成才,除了结对子、手拉手,还专程前往留守学生(儿童)家中过生日。
  一个名叫宇天霞的小女孩,两个月大的时候,被父母同行外出打工的工友带回家。今年九岁的她,从未见过自己的父母,在她的记忆当中不知道父母长的什么样,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久都不回家……从得知天霞的故事那一刻起,“共青人”们便决定每年为她过生日。而每到天霞生日那天,她的笑容最灿烂。
  “共青人”们用青春铸就的新师魂是甘将青春献教育的誓言,是每天“老师,您好!”、“老师,再见!”的一声声问候,是老区人民“最美大学生女教师”的高度赞扬。
  “快乐学校”正式开班以来,中共习水县土城镇红色旅游创新区党工委书记、中共习水县土城镇党委书记黄勤,习水县土城镇人民政府镇长谢永,中共习水县土城镇纪委书记孙县章,共青团习水县委副书记王晶等领导应邀出席开学典礼或专程看望慰问。
  淋滩是一种精神
  淋滩,国家二级贫困村。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第二、四渡的主要渡口之一。也是长征史上救治红军伤病员最多的地方。淋滩,英雄的赤水河环绕全境,勤劳的淋滩人正为实现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7 月 10 日,受黔北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影响,淋滩村生活用水管网遭到严重损坏,致使断水一个周,而淋滩分教学点的“共青人”却只能行走 3 公里,挺进蓄水池,清洗衣服。为了解决生活用水困难,淋滩分教学点的 3 名男同志只能轮流到赤水河边,肩挑背扛运回一桶桶水。
  淋滩分教学点的就餐点离教学点有 1公里的距离,往返一次共 2公里,再加上晚餐,回住宿地休息,一天行走 6公里。为了节约时间,方便广场舞教学,他们主动放弃到村两委临时食堂就餐。每天吃煮玉米、煮土豆,最好的伙食也就是每天早晨亲手制作的一碗素面。
  当老区人民听闻了他们的情况后,主动为他们背来新鲜的玉米、土豆,送来甘甜的饮用水,提来一袋袋核桃、葡萄、梨。并邀请他们品尝老区家常菜。
  为切实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推动“共青团助力扶贫攻坚行动”扎实开展。服务队于 7 月 18 日、21 日、28 日,对定点联系帮扶的留守学生(儿童)、贫困群众家庭进行了实地走访。
  “共青人”们在近 40℃的高温和半人高的杂草从中坚持行走,汗水打湿了他们的衣背,蚊虫叮咬着他们的皮肤,“共青人”们没有退缩反而高擎着党旗一路向前。
  “共青人”们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参加“快乐学校”淋滩分教学点的学生大多居住在偏远的山区,学生们往往要步行数小时才能到达淋滩小学。由于交通的闭塞,再加上当地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有的学生甚至还居住在土坯房中。
  当听到有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可能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帮助时,老区人民激动得说不出话。每次家访完已是傍晚时分。“共青人”们告别老乡,在老乡的目送下,在夕阳的陪伴下,在美丽的歌声中带着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厚意返回驻地。
  7月 28日,“快乐学校”淋滩分教学点结业典礼暨教学成果展示在淋滩小学举行。这天,服务队党支部指派土城总教学点部分“共青人”前往淋滩村参加有关活动。
  一碗土豆、一盆玉米、一碗辣椒水,是“共青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土城总队和淋滩分队10名“共青人”的“丰盛午餐”。吃完这顿难忘且最开心的午餐,“共青人”们踏上了“精准扶贫”的帮扶路。
中午的阳光越发猛烈,仿佛一阵燃烧的火焰炽热着“共青人”。“共青人”们买了些肉、油、米、面等生活必需品,走访慰问 5户留守学生(儿童)、贫困群众家庭,共计路程 20 余公里。翻山越岭、爬坡上坎,这坚定的步伐,表现出“共青人”不怕苦、不怕累、甘奉献的精神。
  讴歌伟大中国梦 唱响时代主律旋
  2016年 7月 16日和 23日,“共青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革命老区习水县土城镇,举行了“奋勇前行筑梦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80周年主题音乐会。两场音乐会以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为创作背景,向观众呈现了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展示了中国近代以来,在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的出现的确具有决定意义。在音乐会的创作与编排上“共青人”反复推敲、认真研讨,做出了以“牵引观众思绪、讴歌伟大历程、展现青春风采”为根本性导向的创作与编排思路。通过“共青人”的共同努力,仅用三天时间就创作编排了一台高水平、效果好、有反响的音乐会。
  演出过程中,一曲曲气吞山河的不朽旋律,一个个催人奋进的民族强音,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光辉的奋斗征程,焕发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精神力量,令老区人民备受鼓舞,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在谢幕时,观看演出的老区人民还自发上台和演职人员合影留念。
  不管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共青人”们都会继续唱响这一首首民族颂歌,坚定信念、风雨无阻,不畏艰难、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共青人”的广场舞教学是文艺惠民的一大特色。每晚 19时 30分,“共青人”便是这块红色热土中独特的风景。每当一支广场舞跳完后,“共青人”们都会转身向群众鞠躬致谢,而在场的群众则会以掌声或同样的方式回应。几支舞跳完下来,“共青人”们早已是汗流浃背、疲劳不堪,但他们并没有休息或怠慢,反而越跳越有青春气息。
  老区人民看到“共青人”们的付出不仅点赞叫好,还自费为可爱的“共青人”们买来一箱又一箱矿泉水,送来一袋又一袋的水果。当“共青人”们上前表示感谢并退还时,他们却微笑着对“共青人”说,“你们太辛苦了,又要教学生,又要为我们服务,我们做这些是应该的,这叫亲人送水来解渴,没事,我们应该的”。说完,便消失在人群中。
  让“共青人”不能忘记的有一位老爷爷,在跳广场舞时,他以唱歌、跳舞的方式表示老区人民对“共青人”们的感谢。听闻“共青人”来自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时,他送来了由他作词的《十谢共产党》、《感恩》,让“共青人”帮他作曲。他说:“要让更多的青少年不忘党的恩情。”
  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润心 坚定理想信念教育育人
  山路再远再难走,“共青人”坚持要重走红军长征路;天气再闷再炎热,“共青人”坚持参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一张张泛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英烈们留下的实物,一幅幅真实再现的场景,深深震撼着“共青人”们的心灵,激发了“共青人”们践行党的宗旨、恪守党员承诺、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的无私情怀和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服务期间,“共青人”们扎实开展了“两学一做·创先争优”、“大学生重走红军长征路”、“唱响 ‘国际歌’ ·争做接班人”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他们先后赴遵义会址、遵义会址纪念馆、红军山烈士墓、青杠坡战斗遗址、红军医院纪念馆、中国女红军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淋滩地下党支部旧址、淋滩红军墓、毛泽东同志住居、周恩来同志住居、朱德同志住居、耿飚同志住居、女红军街等革命遗址、纪念馆参观学习。
  在青杠坡,“共青人”们拾阶而上站立在红军烈士纪念碑旁“重温入党誓词”、“重温入团誓词”,缓步绕行,瞻仰纪念碑。
  在红军医院纪念馆、中国女红军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历经岁月洗礼的文物,以及讲解员生动详细的解说,让“共青人”们进一步了解了红军将士的峥嵘岁月和丰功伟绩,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在复杂艰险的政治环境中,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共青人”们被先烈们崇高的理想追求、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深深地震撼。
  在遵义红军山烈士墓,“共青人”聆听了邓萍同志牺牲的故事和“红军菩萨”的传说,这让“共青人”们深刻明白了什么叫“忠诚于党”、什么叫“热爱祖国”、什么叫“服务人民”、什么叫“艰苦奋斗”、什么叫“奉献青春”。
  每到一处“共青人”一定会饱含热泪的唱响“国际歌”。那歌声在山谷中回响,那旋律在心里头铭记。“共青人”以这样特殊的方式表达了铭记革命遗志,发扬英烈精神,弘扬革命斗志的坚定决心。
  快乐学校促健康成长 七彩假期享快乐暑假
  蓝天,白云,烈日炎炎。广场,人群,哭声阵阵。“老师,您不要走,不要走!”“老师,我还没有学够,我还要学跳舞、学唱歌!”“老师,您明年还会来吗?我们会想念您的!”这是分别发生在 7月 28日、31日,在淋滩小学、习部广场——25天“三下乡”418名留守儿童和部分青少年“‘快乐学校’ 结业典礼暨教学成果展示”结束后的一幕。
  一声声哭喊,一句句呼唤,在青山峡谷间回荡。在场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无不为之动容,为之抹泪。
  “爸爸妈妈,辛苦了!我爱你们!”清纯的童声在广场上空回荡着。一曲 《感恩的心》,让在场的几百名学生和家长热泪盈眶。
  结业典礼暨教学成果展示到此结束了。可是,这些学生久久不愿离去,他们抱住老师嚎啕大哭,表白心声。于是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25 天的感动,25 天的付出,谱写的是青春的无悔,唱响的是青春的旋律,书写的是青春的价值。
  25 天、600 小时、36000 分钟、2160000 秒,31 名老师,418 名学生,多彩的贵州,美丽的遵义,红色的习水。

  新闻链接:

  心中有阳光 脚下有力量-四川师范大学校报电子版四川师范大学 http://sichuanshidabao.cuepa.cn/show_more.php?doc_id=1600187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 今日头条(www.toutiao.com) http://www.toutiao.com/i6394637896938160642/?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from=singlemessage&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iid=8439512387&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wxshare_count=1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