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023年度“学科教学论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 —中小学民歌教学专场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7日
  查看:70
  来源:

2023年度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科教学论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中小学民歌教学专场于2023年11月6日下午14:00在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子期音乐厅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联系,协同培育优秀中小学教师,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实现引领区域教师使命,促使践行大中小一体化建设。

本场活动邀请了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何国英老师、成都高新新华学校李晨叶老师、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附属小学寇忠泉校长。学院学科教学论教研室主任卢莉老师主持本场活动,学科教学论教研室教师以及音乐学专业2021级全体同学现场观摩、学习。

此次活动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何国英老师现场展示彝族民歌课例《阿唧唧阿嘎嘎》并进行说课。歌曲《阿唧唧阿嘎嘎》选自地方教材《歌声飞出大凉山》,是流传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彝族儿歌,歌词是用彝族方言,生动活泼,富于童趣、朗朗上口,主要内容是对手指、手掌、手腕的认识。课堂上何老师通过手指接龙游戏、彝语歌词学唱、身体律动等表现充满童趣、生动活泼的彝族儿童生活。通过“弹奏橡皮筋”来代替口弦演奏,引导孩子们对具彝族特色乐器口弦进行探索,传承彝族传统音乐,并以划分小组表演来激发学生创新实践意识。何老师就本堂课的教学进行了说课,何老师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分析,三感统一“乐感、美感、文化感”阐述设计理念,用现场互动的方式阐明突破难点教学采取的方法等,环环紧扣、设计精妙。

图片1.png

何国英教师课程分享

二是李晨叶老师现场展示课例《癞蛤蟆与小青蛙》选自人音版教材四年级上册。以“故事情境”为主线展开,采用节奏朗读对白歌唱,进行语言节奏训练,力度记号mp、mf的认识、说唱互动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体验音乐,用不同的方式丰富歌曲,以师生互动、男女生合作来提高课堂参与度,更使歌曲显得幽默风趣,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聆听对比、分组表演和丰富的互动活动,让同学们体验音乐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与创编能力,感受和体验情境的趣味。

图片2.png

李晨叶老师课程分享

第三部分由寇忠泉校长围绕“三感”统一的小学民歌教学策略,及其重要公式“乐感x美感x文化感=中小学传统音乐教学价值”展开。民歌学习的本质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歌说到底是劳动人民用艺术的方式表达生活情感的方式。因此,小学生学习民歌、小学民歌教学,要从学生听有趣、看得见、摸得着、最有形的地方切入,民歌学习才会变成学生的一种学习乐趣,变成他们民族音乐艺术素养提升的内在需要,民族音乐文化,才能浸入孩子们的灵魂,影响他们的精神世界。寇校长通过唱腔体验策略(腔音、韵味)、方言音韵策略(色彩、表现)、地方曲艺(情绪、风格)、民族舞蹈、日常生活(戏剧化、游戏化学习)、文化习俗等7个方面进行分析讲解与学生互动,并分享优秀课例视频作为辅助。强调“乐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是音乐文化的基本条件;“美感”是以不同音乐、文化的形式去体验和感知人类文明成果而产生的共鸣;而“文化感”则是在这种感知和体验中去担当起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责任。他认为,这是中小学音乐课堂在传承民族音乐和民族音乐文化中的价值所在。

图片3.png

寇忠泉校长讲座

通过此次专场活动的成功举办,激发了音乐学院学子对民歌教学的内驱力,让学生更加关注民歌教学资源开发,创新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更进一步深化了同学们不断践行音乐学院院训“扎根民族沃土,弘扬优秀文化”的艺术自觉,提升了音乐素养。

图片4.png

编辑:关哲 拍照:陈曦 初审:汪浩  终审:黄志伟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