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研究生>>更多 
 
回首课标路径,明确育人理念——新课标解读与音乐课堂教学分析
时间:2022-12-21 18:54:56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查看:2165

 为了进一步促进音乐学科教学论学科建设,提升音乐课程与教学论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提师范生培养质量,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开展了“学科教学论学术活动月”的系列活动。2022年12月15日下午14:30,“学科教学论学术活动月”第四场专题讲座,邀请到东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富布莱特奖金高级研究学者、亚联董奖学金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高级研究学者、日本学术振兴会奖金日本长崎大学高级研究学者、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尹爱青教授做《新课标解读与音乐课堂教学分析》的专题讲座与分享。此次讲座由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李亚梅教授主持,音乐学院教师、音乐学本科生、研究生及毕业学生共计四百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1.png 

 本次讲座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尹教授通过对艺术课程标准修订概述,对新课标进行解读。第二部分尹教授通过具体音乐课堂进行教学分析,对照新标准进行具体分析与说明。第三个部分是在线交流互动。

 2.png

一.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 教育的竞争是基础教育的竞争

 首先,尹教授从新课标修订的背景与原则开讲,她结合新时代党和国家提出新要求——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讲述了修订背景。其后指出承接修订的原则为目标、问题、创新等导向。坚持目标导向,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坚持问题导向,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系统性,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体质,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向性和可操作性;坚持创新导向,提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有针解决问题真正的能力。尹教授说到:“义务教育阶段不是专业教育,而是人的基础教育。一个国家有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是基础教育的竞争,而基础教育最重要的是师资。”

3.png 

 紧接着,尹教授对于修订的特点及修订的变化做了详细的解读。并再次强调育人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基础教育课程首先是育人,任何一门课程不是培养家,而是培养学生知道做,为什么做,应该怎么做。明白追求什么与未来做什么;用什么去做;运用自身具有的思维品质、知识素养、能力习惯,培养对国家以及社会与他人的责任和担当。

 尹教授强调素养导向,指出教师们应该具有“学科观”,从学科立场出发,落实转向学生发展。本次修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指引;以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为导向,以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为宗旨。在艺术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表述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是凝练育人性的学科独特价值。强调的是艺术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最终都要汇合到学生的一般、共性和整体发展中。讲到“核心素养”的国际经验时,尹老师讲述了自身的游学经历,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经合组织”培养核心素养的国际框架,解读了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和本体研究的7个方面。讲到“核心素养”的中国经验时,尹教授分析了90年代的“双基导向”、2011版的“三维目标”和2011版的“核心素养”。尹教授说到课程标准的修订从外在的“双基”走到了内在“素养”,”三为目标是很好的桥梁,不必可少。始于“双基”但不能止于“双基”,要始于“知识”落实“素养”。艺术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历史的进程,是教育观点的进步、改变、丰富和完善。

 尹教授指出“学科大观念”是本次修订的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的亮点。以学生学习逻辑组织呈示课程内容,加强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艺术实践、学习内容、学习任务、主题、项目等形式整合课程内容,从而优化课程内容组织形式,突破学科知识罗列的局限。课程修订的变化明确了艺术课程价值、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学业质量标准。

 尹教授从修订的特点展开到修订的变化,在她深入简出、清晰明了的讲述风格下,我们了解到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和具体内容。

 

二.没有最好的课 只有更好的课

 4.png 

 尹教授通过分享屈一飞老师的七年级下《红河谷》的教学课例,分析了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主要任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尹教授指出,任务驱动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要与学科有联系,有挑战;教学设计中教具的选择不要影响主要教学目标的达成;明确教学难点后要不要解决?解决的任务是什么?学生将怎样来解决?课程设计的重点、任务、难点、目标应该理成一条线。

 新课标对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考,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了十八般武艺,而我们的学生学到了多少?我们关注了学生完成了多少?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这是我们要深思的地方,我们不是看热闹唱一唱,我们要关注方法和过程到底在哪里?没有最好的课只有更好的课,希望大家在学习实践中存在更多的思考和探讨。

 

三.认知 共处 生存 改变

 接下来,音乐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杨瑜、杨姝老师和尹教授进行交流互动。尹教授说到教师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老师不仅仅对学科知识的了解,也得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讲课最需要动员的是学生,“教了是不是学了,学了是不是学会了,学会是否能运用了。”对于老师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认知、做事、共处、生存、改变是最终的,应该是终身学习。

 在讲座的最后,李亚梅院长再次感谢尹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生动的讲座分享。尹教授站在国家的高度,通过国际的视野,以专家的视角,关注学生的发展,分析了2022版义务教育的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修定的原则、修订的特点、修订的变化。结合具体课例对当下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进行分析,相信给予我们的老师们和同学们很多的启发,希望老师们和同学们运用到我们实际的教学和学习之中。

                                                   

 



编辑:刘珂滋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