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品学三苏文化,汲取文化自信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3年3月21日
  查看:351
  来源:

317日,音乐学院教工党员在眉山三苏祠开展了“二十大”爱国教育和“家风家教、清正廉洁”主题日活动。

教工党员们在学院党委黄书记的带领下,边走边讲,边看边学。踏入祠内,映入眼帘的是参天的古树,百年的银杏。“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这幅流传甚广的对联被挂在三苏祠前厅的门枋上,千年时光仿佛凝结为一瞬,打开了与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对话的窗口。正所谓“猗猗修竹,潇洒拔俗”,古代文人崇尚君子之风,而竹子自古就有四君子的美誉。想想三苏,一门三进士,唐宋八大家独揽三席,文章好、操守正,就好似这翠竹,磊落洒脱,为后人敬仰。看着这些碧绿的竹,仿佛看到了三苏身上的浩然正气。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家风家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珍贵的文化传承。“一门三父子”为政思想和修身立德的个人品格,更对中国人文精神影响至深,堪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三苏家风家训,折射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激励子孙后代清正廉洁、增强家国荣辱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三苏祠考察调研时曾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作为中国人,有三苏这样的文学大家是十分令后人骄傲的,三苏祠则以纪念的方式稳定社会根基,强化作为中国人的集体意识。但更为重要的是,三苏祠满足了个体对世俗功利愿景的寄托。

像三苏祠这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的文化遗产数不胜数,这要求教工党员们要积极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遗产,并爱惜、保护好文化遗产,不仅是敬畏历史、敬畏文化、也事关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图片1.png



供稿人:陈昊  审稿人:黄志伟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