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点石成金——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专业虚拟教研室”举办合唱与指挥课程联合教研活动
时间:2025-03-18 17:09:09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查看:240

 2025314上午9,教育部试点建设“音乐学专业虚拟教研室”,成功举办音乐学专业虚拟教研室集体教研系列活动——合唱与指挥”课程专题教研会。

 此次教研活动邀请了虚拟教研室成员单位的多位专家进行交流分享,包括: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院长王小明教授、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符辉教授、宜宾学院音乐学院院长雷晓兰教授、四川轻化工大学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钟迪副教授、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杨丹教授、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李宇副教授以及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黄邻蓥老师,各位专家共同探讨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路径‌。本次线上教研活动吸引全国近300名高校音乐师生参与,通过跨区域、跨校际的深度对话,为高校音乐师范生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活动伊始,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音乐学专业虚拟教研室负责人李亚梅教授致辞。她介绍了虚拟教研室的成立背景、建设目标和已取得的初步成果。虚拟教研室自20225月入选教育部试点项目以来,已联合西南地区30余所院校及合作企业,以成渝双城经济圈音乐教育合作为试点,探索音乐教育的新模式,旨在通过课程建设、教师培训、在线教研等方式,共同提升音乐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引领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音乐教育发展。

 随后,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院长王晓明教授主持了本次教研活动,并首先分享了绵阳师范学院在合唱与指挥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王院长以《以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题,详细介绍了绵阳师范学院合唱与指挥课程群的建设情况,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平台等,并展示了课程建设的丰硕成果,如学生获奖、作品创作等。

 宜宾学院音乐学院院长雷晓兰教授以《“握指成拳,协同配合”合唱艺术育人实践探索——宜宾学院合唱与指挥课程群建设实践》为题,分享了宜宾学院在合唱艺术教育方面的探索。她介绍了学院如何通过塔式课程群设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并通过项目制教学、校内外实践平台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合唱与指挥能力。雷院长还强调了团队合作与奉献精神在合唱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四川轻化工大学音乐学院的钟迪副教授以《与“准”叫板,强化合唱核心要素的培养》为题,从音准和节奏这两个合唱中的基础要素入手,分析了影响合唱音准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合唱音准的有效途径。他强调音准是合唱和谐统一的基石,需要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不断强化。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的符辉教授以《民族特色合唱创编、排练、展演——以西南民族大学石榴籽合唱团为例》为题,分享了西南民族大学在民族特色合唱方面的探索。她介绍了学院如何通过挖掘整理地方音乐素材,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合唱作品,并通过舞台展演、教学推广等方式,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符教授还展示了学院在合唱编创、排练、展演等方面的丰富成果。

 西华师范大学的杨丹教授以《指挥与作品》为题,探讨了如何将合唱指挥技术与作品内涵相结合,实现作品的完美演绎。她提出了“信、达、雅”原则,即忠实于原作、流畅表达、艺术升华,并详细阐述了在指挥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三个目标。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李宇副教授以《多学科融合视域下的合唱教学探索——以<黄水谣>为例》为题,分享了跨学科教学在合唱教学中的应用。她通过结合历史学、文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合唱作品的内涵,提升作品的表现力。

 绵阳师范学院的黄邻蓥老师以《合唱指挥法:基于合唱指挥虚拟仿真系统的基本拍训练与音乐性提升》为题,介绍了学院开发的合唱指挥虚拟仿真系统。该系统通过三维虚拟界面,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指挥训练环境,并通过实时反馈机制,帮助学生提升指挥的准确性和音乐表现力。

 最后,王小明院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强调了合唱与指挥课程在音乐学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他表示,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各校在合唱与指挥教学方面的创新成果,也为未来的合作与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共同探讨音乐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共同推动音乐学专业的发展。

编辑:陈 昊
初审:刘 毅
复审:汪 浩
终审:曹 欣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