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招生就业>>更多 
 
仰望学术高地,追梦者无畏山海之遥 —— 曹洪涛副教授赴上海音乐学院访学归来汇报讲座
时间:2025-09-26 10:00:00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查看:168

 2025年9月22日上午,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国家一级本科专业建设系列讲座”于学院B205多功能厅举办。本次讲座特邀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方向访问学者曹洪涛,以《1/4音程在作品<远去的莎朗女神>中的运用》为题,为师生献上一场探寻中西审美交融的语言华筵。 

 讲座伊始,曹老师以步入上音大门时映入眼帘的蔡元培、萧友梅、黄自、贺绿汀、丁善德伫立铜像为线索,向师生们精炼地勾勒出这座有着厚重文化积淀与崇高学术地位的百年老校——上海音乐学院。  

 讲座中,曹老师详细地呈现了其2024-2025年上音访学研究成果,介绍了序列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频谱音乐、音色音乐及微分音音乐等西方当代音乐流派,同时也介绍了中国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陈钢、何训田、赵光等)的艺术贡献。曹老师强调,在多元文化交织的当下,探索新意始终是作曲家进行音乐创作的核心问题。他提出的“基于西方技法讲述东方故事的路径思维”,并以在上音创作的室内乐作品《远去的莎朗女神——为两支羌笛与弦乐队而作》为例,从缘起立意、结构布局、素材来源、和声构建到配器方案五个维度,阐释了如何将西方当代音乐技法与中国少数民族羌文化的音乐元素的融合,构建出跨文化的音乐叙事。

 1. 缘起立意:《远去的莎朗女神》的创作灵感源自羌族古老的“莎朗”祭祀舞蹈。标题中“远去”一词,既指向渐趋消逝的羌族文化,也暗含作曲家曹洪涛老师试图以音乐重构这一文化遗产的叙事意图。  

 2. 结构思维:曹老师借羌族女英雄萨拉姐的传说故事,通过“云朵的记忆”“羌女的呼唤”“踏云而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离别的号角”“最后的独舞”“朝圣的背影”七个诗意节点与意象画面,编织起作品的叙事脉络。  

 3. 材料源:提炼羌族民歌旋律的性格特质,经由音高与节奏的重组,使传统音乐语言在当代语境中依然焕发鲜明的文化辨识度。  

 4. 和声构建:运用西方当代作曲技法,以带有中立音的三和弦与七和弦为基础,运用集合思维驱动和声的延展。  

 5. 乐器编制:曹老师特别强调,采用羌笛与弦乐队组合绝非偶然,而是基于“音色”与“色彩”的联觉构思:羌笛作为羌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其苍凉清越的音色联觉成炽烈的羌红;弦乐队源自西方,凭借质朴绵密的音响质感,联觉出羌碉与大地的浑厚古意。二者的音色对照既构成传统与现代的呼应,又暗喻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碰撞。

 

 讲座尾声,曹老师表示:西方现代作曲技术非但不是东方叙事的障碍,反而能成为激活传统文化的利器。他动情地坦言,自己无比珍视并享受此次访学之旅——踏入上音这座百年学府,亦是推开了心中的思维之门。他特别感谢上海音乐学院以及工作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给予的大力支持。临别之际,曹老师以欧洲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箴言赠予听众:“语言即世界。能说的当说清楚,不能说的则付诸静默。”讲座在热烈掌声与温馨祥和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编辑:邵爱迪

初审:曹 

复审:李松兰

终审:曹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