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研究生>>更多 
 
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按姓氏笔画排序)
时间:2024-09-23 11:42:40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查看:2775

万爽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师从四川音乐学院杨汉果教授、但功浦教授、杨成刚教授。2004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主攻钢琴演奏、伴奏与教学方向。同年7月开始任教于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至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独撰论文《遗貌取神 大胆创新——论汪立三先生钢琴音乐创作之特点》获四川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三等奖。2011年6月获“长江钢琴杯”第三届神州唱响全国高校钢琴展演成都赛区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四川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获个人全能、钢琴演奏与伴奏一等奖,本人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王评: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发表论文20余篇,完成省部级课题10余项,公开出版专著一部,参编教材两部。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5场。从事声乐教学工作多年,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曾在专业文艺团体担任独唱演员十余年,具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曾获全国武警系统文艺汇演二等奖,四川省第四届职工歌手大赛高校组银奖,四川省第四届少数民族艺术节音乐表演专业组二等奖等。曾担任中国音乐金钟奖四川赛区、四川省艺术人才大赛评委。指导数十名学生参加国内专业声乐比赛获奖,并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代表原创歌曲:《龙腾2000》、《羌笛悠悠》、《名字就叫子弟兵》、《我数天上的星星》。

王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音协会员,研究方向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四川民歌演唱研究。连续多届获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四川赛区民族组“金奖”并获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入围,2009年至今在国家级、省级专业声乐比赛获“金奖”十余项,主持2022四川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及市厅级科研项目并发表中文B类核心期刊论文,指导学生参加A类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全国“二等奖”,指导学生大创项目获四川省教育厅颁发的“指导教师奖”。获“优秀青年教师”、“业务标兵”荣誉称号,多次受邀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音协大型晚会演出并于2023年4月在四川大剧院成功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

王晖:中国音乐教育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高校联盟会员。2009年被评为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学科音乐教学论和钢琴教学研究。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四川师范大学艺体专项《中小学音乐教育研究》、教改课题《音乐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参编《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微格实训教程》,获四川师范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等奖项。第三届全国高校音教专业自弹自唱邀请赛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多次获得四川省高校音教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展示本科组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多次参与国家级教师培训工作,并担任培训专家。担任信息化教学赛课评审专家,入选省级教育资源评审专家库。

王硕:副教授,钢琴演奏与教学、音乐学、音乐教育。现任川师舞蹈学院钢琴及音乐理论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管理协会音乐专委员会委员,民建四川省委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钢琴学会会员,四川省原创音乐家协会会员。发表A&HCI、SCI检索论文及北大核心期刊论文5篇,省级期刊论文十余篇,主持教育部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3项。参与制作并演唱原创音乐作品在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优秀作品展播平台和四川省级电视台展播,担任音乐总监制作MV入选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展播。曾荣获四川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作品展示会银奖,四川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四川师范大学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学论文奖、优秀论文指导教师、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线上教学优秀教师等荣誉。

毛娟:中共党员,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学督导,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高校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组成员,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前副主任;四川省音协会员、全国高校音乐教育学会前常务理事、组织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专业委员会会员、四川分会前理事;四川省教育厅基础教育改革专家组成员、四川省教育厅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特邀研究员。入编《世界优秀专家人才》中华卷;《中国专家人才》第五卷。四川省中小学生艺术人才比赛专家评委组成员。曾担任教育部中小学音乐教师国家级培训首席专家。

艾美霖副教授,钢琴演奏及教学国家二级演奏员,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钢琴学会会员,美国北德州大学钢琴演奏专业博士。演出足迹布满欧洲、北美、亚洲,包括西班牙浠洪、意大利阿玛菲、荷兰阿姆斯特丹、丹麦哥本哈根、加拿大温哥华、美国旧金山、芝加哥、达拉斯等,并于近期在家乡四川成都城市音乐厅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在《四川戏剧》发表文章《FORUM教学模式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意义解析》,出版个人专辑《BUXTEHUDE BY ARRANGEMENT》,出版译著《钢琴指法指导》,获“学会杯”首届高校钢琴大赛总决赛园丁奖、四川省第二届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全能一等奖、中国音乐小金钟全国钢琴展演(高校教师组)四川赛区巴蜀新秀奖等奖项。

卢莉讲师,音乐教育2022年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获“省级创业指导组金课”、参与四川省线上一流本科课程1门。首届就业创业指导大赛一等奖、第八届“导航名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大赛校赛二等奖、首届“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创新大赛校赛三等奖;指导学生第五届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一、二、三等奖,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首届川渝首届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初中、高中组“一等奖”;20、 22年挑战杯获省赛“铜奖”,第六、九届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均荣获省赛“铜奖”、获 “2022年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主持省级大1项,课题5项,发表论文6篇;曾荣获“优秀共产党员”、 “在线教学之星”、“优秀本科生导师”等荣誉称号。

冉志明:讲师,硕士研究生,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方向,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高校联盟会员,中国教育协会会员。曾师从于朱霁明、吴竹青、米歇尔.德尼、赵登营、吴其辉、王景彬、许昌等。曾多次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在歌剧《江姐》中担任主角,长期担任四川省艺术人才大赛,美丽校园艺术盛典青少年艺术节,中国好声音成都赛区等各级、各类比赛评委。科研和论文成果丰富,负责并参与过国家级、省级、校级课题研究,在各级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多年来声乐教学成果丰富,所教学生在“金钟奖”、“神州唱响”、“全国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等国家级和省级比赛屡获奖项。

邢万里: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竹笛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文化促进会洞箫教育基地副主任。

吕芬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台湾师范大学访问学者。2006年四川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为高师声乐演唱与教学,现主要担任声乐和自弹自唱教学工作。目前已在《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四川戏剧》《黄河之声》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和参与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四川师范大学思政和教改课题多项。指导学生参加第二届、第五届、第七届四川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比赛均获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2018年全国高校音乐教育基本功比赛获二等奖。

吕维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钢琴演奏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高校联盟会员,四川钢琴家协会会员。成都市学生优秀艺术人才选拔赛、蓉城少儿十佳艺术新苗大赛、四川省社会艺术水平音乐考级等各种比赛及招生评委。 指导学生在重大专业比赛中获奖20多次,并在CSSCI、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立项多项课题并结题。曾指导的研究生获科研标兵以及指导的学生在“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中获省级项目并以良好答辩成绩结题。高校任教20多年,多次举办教学班钢琴独奏、重奏音乐会,为高校、专业演艺团体、国外专业院校等机构培养一批优秀音乐专门人才。

任伟鑫:讲师,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教育方向硕导。在复旦学报等多个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篇,曾获“四川省首届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组基本功展示活动”一等奖;“202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专业技能展示单项奖、个人全能三等奖。指导学生连续五年获第13届、第14届、第15届、第16届、第17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所授课程“视唱练耳1”入选中国教育学会2022音乐学科“云课堂”教学案例展演活动;2023年、2024年所授《乐理》、《视唱练耳》课程入选教育部高教司“慕课西行2.0”行动并获联盟西部行-同步课堂证书。2023.12获“美育铸创新·绚丽年华”第十六届全国美育教学成果展评教师组一等奖。

刘亚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音乐教育、钢琴演奏与教学。共主持科研项目3项,其中教育部青年项目1项、省教育厅面上项目1项;参研项目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哲社规划一般项目1项。已在《人民音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宁夏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4篇,参编著作2部。曾荣获西华师范大学“教学标兵”、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自弹自唱优秀指导教师”、四川省第八届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展示“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杜定然: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高校音乐联盟会员,四川省民歌艺术促进会副会长,德阳市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非遗研究院“西南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中心”专家,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音乐舞蹈专委会筹备成员,四川省教育标准化智库专家,四川音乐艺术出版审读专家,多个科研平台项目评审专家。学术成果: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30余项,高级别论文多篇,专著3部。所教学生多人荣获国家级、省级声乐比赛金、银、铜奖。

李虻:教授,研究方向:音乐理论。发表著作:《音乐作品曲式分析》、《音乐作品谱例与分析》、《曲式学基础知识问答》、《曲式与作品分析(考研丛书)、《音乐分析——方法与案例》、《实用曲式学教程》、《曲式学经典案例分析50首》、《和声学(考研丛书)》、《基础和声》、《音乐研究的方法与论文写作知识问答》、《音乐论文写作》、《钢琴即兴伴奏与弹唱》(“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钢琴即兴伴奏与弹唱(小教版)》、《少儿钢琴教学法》、《音乐教师实用手册》、《名曲赏析72首》、《音乐欣赏》、《应聘试讲实用教程》、《怎样当好琴童家长》四川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1人)四川省一流线下课程:《钢琴即兴伴奏与弹唱》(主持),2022年。

李令春中共党员,抒情花腔女高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声乐演唱与表演。1994年就职于四川师范大学,从业至今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想,落实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高校音乐教育学会会员,中国合唱协会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合唱协会理事,四川省散曲学会理事,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四川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认证专家。主持参与数十项教学科研工作,发表各类文章数十篇,指导学生进行科研与各类音乐专业竞赛,获得教育部、省教育厅、文旅局等多个奖项。毕业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音乐教育各教段优秀者众,社会声誉良好。

李亚梅: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学位委员会主席、硕士生导师。任中国音乐家协会高校音乐联盟副主席、教育部师范认证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四川省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高校音乐与舞蹈学教职委委员,国家一流专业“音乐学”负责人、教育部“音乐学专业虚拟教研室”负责人、省级一流课程《大美川剧》负责人。主持国家艺术基金《川剧音乐创作人才培养》、四川省教育政务调研课题《四川省推进艺术类科目进中考改革研究》等课题;获得四川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6)1项、二等奖(1)1项;出版专著教材4部;多次担任全国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展示等评委,本人及所教学生多次在国际、国内手风琴比赛中获奖。

李宇副教授,合唱指挥专业,学术课题方面:2022年11月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新文科背景下我国高校教师素养建设研究》,2021年10月主持四川民族民间舞蹈研究中心项目《川南盐工号子中的人文精神研究》,2022年10月主持四川《抗战时期西南地区合唱音乐发展研究》。论文发表情况:2022年3月发表SCI论文一篇《健康大数据下合唱情绪识别与智能医疗运用研究》获奖情况:指挥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星空合唱团参加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艺术节比赛,均获一等奖,参加首届西部音乐周合唱比赛获高校组第一名及四川省优秀指挥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校音乐专业本科生基本功比赛获得合唱指挥单项奖2次,获得四川省一等奖3次。

李松兰:教授。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钢琴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文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四川省第十五批学术和技术后备人选。主持、参研多项科研课题,包括国家级重点项目《中国音乐地理》《新中国器乐乐种传承发展研究》等6项,教育部课题《清代蜀地琴学古谱研究与整理》等2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论著《穿越时空的古琴艺术》获成都市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中国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四川省线上一流课程团队成员;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基本功展示优秀指导教师奖。

李德隆:三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政府专家评议委员会专家,中国教育学会理论作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出版《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中国传统音乐导论》等6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发表上演音乐作品近200首,主持完成省级本课一流课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及省级以上课题6项,获各类专业奖项50余项;多次担任青歌赛、金钟奖等专业比赛等评委;曾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2场。主要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

杨文:教授,硕士生导师,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音乐表演专业负责人,器乐系主任。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学术成果:在音乐类专业及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编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钢琴教材,主持主研省厅校级课题多项。学生在多项钢琴专业赛事中数十人次获奖。如:中国音乐小金钟奖全国钢琴比赛获高校组全国金奖、银奖,第十一届、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四川赛区)钢琴选拔赛获银奖、铜奖,第六届德国欧米勒国际钢琴公开赛获高等院校专业组季军。多届荣获中国音乐小金钟奖全国钢琴比赛优秀指导教师,获第四届四川师范大学现代园丁奖,获四川师范大。2016-2018年度劳模称号,获第九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杨 瑜:副教授,音乐教育。主编《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微格教程》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作为本科教材使用。担任副主编的《名优教师设计音乐课教案评析》1-12册,由人民音乐出版社2017年出版。参与《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试用教材》、《教参》(四川省音乐教材)1999年版编写。承担过国家级科研课题四项,系课题组核心成员;厅级课题六项,系负责人。参与的《中小学校美育评价制度试点推进研究(学业指标之基础知识网络测评研究)》项目研究,2019年获教育部体卫艺司专项任务项目良好证书。参与研究的《扎根区域 弘文立美——音乐师范生“四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排名第二),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组织“国培计划”工作,执笔“国培计划”标书,任多项国培项目首席专家,人民音乐出版社教材培训专家。

吴小燕: 副教授 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首都师大硕士学位,上海音乐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学术著作: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通用音乐教材——《中国传统音乐导论——考教精要与音响荟萃》副主编。学术论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高校开设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及文化自信研究》发表于《音乐世界》2020年第1期。《器乐教学的创新与实践》发表于《甘肃教育》20017年第14期。主持课题:主持四川省教育厅一般项目《中国电影歌曲的变迁与理论研究》(12SB106)(2012-2017)。参与自贡市社科联课题《高校非音乐专业开设中国民族民间的可行性研究》(2020年立项,第一主研)教学成果:2016-2018年分别指导学生获得省级基本功比赛声乐演唱第1名。2022年分别指导学生参加“神州唱响”美声组银奖、演唱《麦颂》获全国“阔步新时代校园好歌声”优秀奖。

何冰:音乐哲学博士(PhD),讲师,硕士生导师。曾出版《中国钢琴音乐的形成与文化解读》等专著两部,发表《基于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和虚拟图像处理的钢琴弹唱教学》等SIC与核心论文三篇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参编钢琴与钢琴即兴弹唱等教材六部。主持厅级课题两项,四川省一流课程《钢琴即兴伴奏与弹唱》课程建设组主要成员,校教改项目《钢琴即兴伴奏与弹唱》课程负责人。曾获中国教育学会主办“海伦杯”第三届高校钢琴教师比赛独奏组一等奖;美国加州第五届圣荷西钢琴比赛第一名;四川省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活动微课竞赛一等奖;连续四年指导学生参加高校音教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展示省赛与国赛,获全能一等奖与即兴弹唱单项奖。

何丽君:教授,硕导。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班深造。主研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裕固族民歌表演人才培养》项目,主持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歌曲《放歌新丝路》项目。发表论文: "唱响中国民族之声”--《光明日报》理论版;“走西口”特殊境遇与民歌中的女性形象--《甘肃社会科学》南大核心(CSSCI)期刊,双月刊; "原生态”民歌中的女性表述《四川戏剧》北大中文核心等。获第十四届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39届意大利“贝利尼”国际音乐(声乐)比赛中国选拔赛二等奖、第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选拔“美声组一等奖” 等。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宁波音乐厅” 担任独唱(两场)等。

余多:讲师,声乐演唱.曾获第十一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四川赛区优秀奖。四川省首届声乐大赛,获得铜奖。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四川赛区三等奖。贝尔冈齐国际声乐比赛,上海区十优。第十一届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四川赛区铜奖。2015年获得四川师范大学“优秀本科生导师”称号,工作至今曾多次获得优秀本科就业指导教师、专业业务汇报十优等殊荣。执教期间也积极参加科研项目,主持省厅级基地项目科研一项、校级课题一项。参研省级教改一项,排名前三、厅级项目4项。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所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国内高等音乐院校比赛中,斩获金银铜奖。

汪浩: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艺美学在读博士,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青年歌唱家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音乐产业发展专家库成员,中国服贸大会音乐产业峰会论坛嘉宾。2007年获日本东京“亚洲国际声乐大赛”第三名,2010年获文化部文华奖“第九届全国声乐比赛”优秀演唱奖,2010年获中国音协“第二届全国普通高校声乐展演”教师美声组银奖,2013年获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四川赛区美声组金奖。所教授学生十余人次在国际国内声乐比赛中获奖,多次获得中国音协、省音协、省教育厅等行业协会及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在国家级报纸、中文核心期刊、SSCI、SCI检索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2部。

宋丽: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音乐学会会员,2008年硕士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高师钢琴演奏专业,主要担任本科《钢琴演奏与伴奏》、《钢琴即兴伴奏与弹唱》课程,研究生《多声部音乐编创与排练》、《键盘即兴协作与创编》等课程。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及参与省厅级课题六项,省级一流课程两项,2023年主持国家级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键盘即兴协作与创编》立项;2016-2024年指导学生参加四川省及全国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多次获得全能及单项一、二等奖,屡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西南大学交流学习钢琴即兴伴奏及自弹自唱,并成功举办“钢琴即兴伴奏与自弹自唱”系列讲座数十场。

宋沛:教授,研究的主要领域是音乐教育学、民族音乐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各一项,主持或参与其他各级各类项目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讲授音乐研究方法、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论文写作、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中、西方音乐史等多门专业课程。

 

宋浩南:讲师,研究方向:民乐指挥、竹笛演奏与教学、音乐教育、音乐评论。中国民管会竹笛委员会理事、指挥委员会会员、四川省竹笛学会秘书长、省音协会员、省评协会员;先后入选2019舞台艺术评论、2017川剧音乐创作、2017中国民乐指挥等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获校级师德标兵、青年教师竞赛一等奖、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本科教学优秀奖、四川省第二届高校音教专业教师基本功展示个人全能一等奖等;创作话剧《大安寨》《微芒》、民族管弦乐组曲《蓉城颂》获首批四川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项目立项资助;在《四川戏剧》《人民日报(客户端)》《四川日报》等期刊报纸发表各类文章十余篇

张瑶: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二胡学会理事;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二胡演奏、民族器乐理论研究方向。曾获文化部全国民族器乐大赛;第七届天津赛区和第十二届四川赛区中国音乐金钟奖、以及国际、省级等民族器乐赛事连续多次获得二胡金奖。曾与郑小瑛、杨力等著名指挥家合作演出。多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及参加省、市重大文艺演出,并受邀出访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柬埔寨、泰国等地,2019年出访匈牙利,受央视一套专题报道。工作以来主持参与完成多项省厅级科研项目,发表权威B论文,2021年获得四川艺术基金青年舞台艺术表演人才项目资助,2023年获得四川省第三届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个人全能一等奖。

陈尧:副教授,钢琴演奏、艺术指导专业。202211月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新文科视阈下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析》,20209月主持四川民族民间舞蹈研究中心项目《民族歌剧中钢琴艺术指导功能性研究》。202011月发表核心期刊《四川戏剧》中《合作钢琴在中国民族歌剧中的角色定位》。获得四川省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的优秀艺术指导奖3次;获得全国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基本功比赛获个人全能二等奖,微课单项奖;获中国音乐小金钟—长江钢琴第一届全国钢琴比赛高校组四川赛区教师组金奖;指导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星空合唱团参加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艺术节比赛,均获一等奖,参加首届西部音乐周合唱比赛获高校组第一名。

陈昊:音乐学博士,现为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四川师范大学艺术课程开发与评价研究所成员,四川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训练中心成员。主要方向为音乐美学、音乐史学、音乐教育等。在《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红河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省级、厅级项目4项、参研厅级项目3项;多次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均做论文宣讲;开展多场校级、院级“音乐研究生的学术与升学规划”讲座;在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3年青年教师业务汇报中获“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

陈虹蕗:古筝专业讲师,民革四川省委青委会委员,民革成都市委会四川师范大学支部专委,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获评四川师范大学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等多项荣誉。入围并参加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和文化部举办的第五届文华奖,并荣获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四川赛区第一名;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半决赛入围奖;第三届金芙蓉古筝比赛第一名,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民乐之星;年四川省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教师个人全能第一名。主持或参研国家及省市、横向多项课题,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多篇论文。

金涛: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四川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学院访问学者。2005年开始从事声乐教学工作,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两项,多次被评为毕业实习指导优秀教师。2015年成功举办个人交响乐独唱音乐会《云帆听涛》受到媒体和业界的高度评价。2017年在中国音乐学院访问学习,师从声乐教育家邹文琴教授。多次受邀中央电视台大型音乐节目演出。主要获奖:第三届四川声乐大赛民族组金奖、 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四川赛区选拔赛民族组金奖、敦煌杯中国民族声乐大赛西南赛区一等奖、敦煌杯中国民族声乐大赛全国三等奖、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四川赛区民族组三等奖、第三届西部民歌展演第一名。

郑巧:流行音乐,讲师.艺术表演与传播学博士研究生;流行演唱教研室主任;中国流行音乐研究学会(ASPMC)会员,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多篇,SSCI 1篇;主编演唱教材1本;理论专著1本;主持、参研校级教改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育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等多个项目;所培养的学生黎真吾获2018年《中国好声音》总决赛全国亚军;蒋坤炜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第五届“校园我最红”全国总决赛亚军;杨灿获2022年《中国好声音》全国6强;陈雪凝获全球华人歌曲排行榜年度金曲奖和最佳创作新人奖,其原创作品《绿色》《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等在网络有上百万的使用量和翻唱演绎。

娄琳娜: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音乐学、艺术生产与文化产业。共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厅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高级别国际核心SSCI1篇,论文获奖2篇。独著书籍2部《民族声乐的传承与演唱艺术》 、《声乐4课程教学实施大纲》,参编1部《藏羌彝戏曲音乐创作作品集》。多次参加全国,全省声乐大赛,荣获很多奖项。“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比赛”荣获演唱奖。“四川省首届声乐大赛” 荣获专业组铜奖。入选《21世纪歌唱家集粹》唱片工程,评为“青年歌唱家”,并发行个人专辑。2023.2024年荣获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实习优秀指导教师。2023年荣获四川师范大学2023届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2023年荣获四川省高校本科生音乐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24年荣获第十届孔雀杯全国艺术院校声乐展演“优秀指导教师奖”。

胥必海: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负责人,教工音乐学党支部书记,钢琴教研室主任,院学术委员、学委委员,教学骨干教师,四川钢琴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教育部师范认证专家,长江钢琴艺术家。主要从事钢琴演奏与教学等学科领域相关研究。先后发表论文五十余篇,近20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收目(录);出版专著5部,主持和主研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成果曾获省哲社二等奖,国家民委三等奖,所指导学生多次荣获“大学生基本功展示”一等奖等国家、省部级奖项及“小金钟”等各类专业赛事奖项,多次担任“英才奖”中国国际钢琴艺术节、“小金钟”等全国专业赛事决赛评委。

秦琴: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钢琴演奏与即兴伴奏教学二十余年。四川省音乐家学会、四川省钢琴学会会员,在《音乐创作》、《艺术百家》、《钢琴艺术》等艺术类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数理统计下看巴赫平均律赋格的音乐创作特征》、《<溪山琴况>中的演奏美学思想》、《儿童钢琴启蒙阶段伴奏知识的融入式教学—<巴斯蒂安钢琴教程>的本土化扩展》等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并参与《对钢琴教学中多样教学方式的探索》、《教育生态学理论下高师钢琴教师专业成长的调查与研究》等多项省级、校级课题。多次指导学生在省级和国家级的专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徐茜: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声乐心理学。中国音乐家协会普通高校音乐联盟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心理学学会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心理学学会会员。在《音乐研究》、《人民音乐》等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声乐科学体系微探》。参与编写高等艺术院校系列教材《新编经典声乐教学曲库:外国艺术歌曲》。主持、主研省厅级、校级课题多项。201810月指导学生参加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荣获“歌唱与伴奏单项奖”。荣获由四川省文化厅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证书。多次荣获由四川省教育厅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

徐菲菲:讲师,研究方向:中国民族器乐演奏与教学、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从教二十多年多次获评校级优秀论文指导教师、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多次获省、市及全国的各类专业比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指导多名本科生连续多年进入拔尖人才“培优”序列并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等重点双一流院校继续深造。参与四川省音协古筝专业考级教材编审及示范视频录制,举办多场个人音乐会及受邀出访多个国家参加音乐节活动;主持或参研《黔北仡佬族民间音乐口述研究》;教学教改《高师民族器乐重奏课教学改革探索》、《高师古筝实用教材》;《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尺八的发掘、传承与发展》等多项课题研究。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民族音乐在古装电影中的审美价值》、《高校民族器乐重奏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研究》等。

高弋力: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英国音乐与人类社会发展研究集团成员(MIHSD);舞蹈与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西班牙马德里欧洲大学外聘导师。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多项省、厅级课题。研究方向:音乐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高登斌: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钢琴演奏专业音乐艺术博士(DMA)。欧洲钢琴教师协会专家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钢琴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教育学会会员,省文旅厅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库专家。先后发表国内外学术期刊论文二十余篇,参编教材一本,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主研省级科研项目一项。多次举办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担任钢琴伴奏的独唱专辑由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公开发行。曾获中国音乐“小金钟”奖全国钢琴比赛高校组四川赛区教师组铜奖、第三届中国嘉陵江合唱艺术节最佳钢琴伴奏奖、第十四届韩国世宗国际钢琴比赛高校组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基本功大赛、“学会杯”、“星海杯”、香港国际钢琴公开赛等赛事获省级以上奖项三十余项。

郭倩:党员,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声乐演唱。四川省音乐教育协会会员,四川省曲艺协会会员。曾获甘肃省金钟奖比赛三等奖、甘肃省第三届声乐比赛三等奖、中国香港国际声乐公开赛(甘肃赛区)青年组一等奖及艺术歌曲组二等奖;主持、参加西南民大羌学中心项目《非遗视角下羌族席步蹴保护与研究》、巴渝民间艺术研究中心项目《川江号子之忠县段船工号子口述史研究》等多个省市厅级项目;先后在《中国教育报》《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四川戏剧》《教学月刊(中学版)》》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辅导学生参加“长江钢琴声乐比赛(成都赛区)”“中国香港国际声乐公开赛(成都赛区)”取得一等奖及各类优秀奖项。

唐伟:钢琴演奏方向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全国高校音乐联盟会员,四川音乐家协会会员。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多篇,主持、参研多项省部级课题,参编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钢琴专业教材。指导学生获“珠江.凯撒堡钢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展示个人全能一等奖、长江钢琴.全国高校钢琴大赛四川赛区四手联弹及双钢琴组二、三等奖、以及李斯特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香港国际钢琴公开赛、“学会杯”青少年钢琴大赛等钢琴比赛中获奖。

黄菊:副教授,学术型&专业型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理论作曲、音乐教育。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和声》负责人、教育部试点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虚拟教研室主任、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特洛伊大学访问学者。学堂在线“高校教师发展系列-微慕课”签约专家;第七届大中华区MOOC研讨会特邀专家。在《音乐创作》《四川戏剧》《中国音乐教育》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等多项重点课题。曾获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之星”,主讲课程入选2023年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拓金计划”;第七届、第八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四川省首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公共艺术课程赛课一等奖第一名。

黄金中: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导,(声乐表演);嗓音研究中心主任,巴蜀石窟乐舞艺术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学位中心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专家,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评委,国家艺术基金评委,主持2019国家艺术基金《裕固族民歌表演人才培养》项目,主研2020国家艺术基金歌曲《放歌新丝路》项目。在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刊物发表文章数篇,主编中国音乐教育丛书声乐作品集《大西北之恋》、高等艺术院校系列教材新编经典声乐教学曲库《外国艺术歌曲》;曾获中国广电部"第九届全国广播新歌国家最高政府奖·金奖;荣获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23中国文艺领军人物荣誉称号。

曹乐: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中国音乐家和电子音乐协会会员,从事音乐制作与作曲。曾为中唱公司和游戏音乐公司创作音乐,策划合唱作品讲习班,主研《川剧音乐创作人才培养》项目,担任音乐总监。多次获奖,包括省级“最佳音乐设计奖”,指导学生在国家级设计大赛中获奖。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出版学术著作。致力于音乐教育改革,推动线上课程发展,负责国家虚拟教研室项目。改编四川民歌并出版,为四川省推广普通话歌曲编曲,多次获省级作品比赛一等奖,积极参与社会音乐文化活动,指导学生作品在国家级媒体播放。

曹洪涛:副教授,研究方向:作曲;部分成果:20242025,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方向访问学者;2024,入选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艺术专业职称评审专家库专家;2023,受聘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担任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评审专家;2022,担任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闭幕式文艺节目组音乐总监,并创作运动会闭幕式主题曲《青春飞扬》;2023,创作歌曲《一望千年》获2023度成都市重点文艺作品项目立项,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文件“成宣通(202385号文件”公布;次年,歌曲MV在四川电视台文化旅游频道《音你而来》栏目播出;2021,成都城市音乐厅公演交响乐作品《高城之门》;四川音响出版社出版个人声乐专辑《曹洪涛声乐作品集之红》;四川大学出版个人作品钢琴套曲《民风》和个人专著《乐理—练习与测试》,销售总量突破10万册。

龚亚虹:研究方向:民族声乐表演;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院硕士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院分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民进四川省委委员,民进四川省委直属工作委员会副主委。所培养学生多人获国家级、省级声乐比赛金、银、铜奖,多次荣获中国音乐家协会、四川省教育厅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2014年被校研究生院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多次应邀担任金钟奖、青歌赛四川赛区及省级重要声乐大赛评委,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委。2010年主演歌剧《江姐》获四川省文华单项(表演)奖。曾评为四川师范大学2009-2011学年度师德标兵。参与、主持省级、校级科研课题数项,在 CSSCI与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与教学改革论文数篇,2017成功举办课题音乐会《巴蜀情韵——巴蜀民族声乐作品民歌专场音乐会》。

韩万斋:文艺评论家,音乐理论家,指挥家,一级作曲,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文化部艺术理论库专家,瑞典皇家艺术学院(KKH)荣誉博士,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RAA)终身荣誉院士及客座教授。现任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作曲理论、音乐美学、指挥理论、中外音乐比较研究、歌剧创作研究、艺术理论及评论等。1991年在美国举行的“国际音乐记谱法会议”上,以“万斋”署名的论文《主和弦释义的始误及修正》中提出的新的主和弦释义,被誉为“万氏定义”。已上演的主要作品:歌剧《盐神》《月落乌啼》等;歌舞剧《兰盾之夜》《烈火军魂》;大提琴协奏曲《铁窗烈火》;板胡协奏曲《盐工颂》《孟姜女》等。

景鹏:教授、研究钢琴教学与演奏、音乐教育方向。从事高校音乐教育20余年,出版著作、教材6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指导学生获省、市级以上奖20余项,多次组织策划文艺晚会、音乐会等艺术实践活动,多次担任四川省、成都市钢琴专业比赛评委2017年,获四川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论文乙类一等奖;2020年,获成都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2022年,《器乐舞台艺术实践》入选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项目;2024年,《器乐舞台艺术实践--中国钢琴作品》入选国务院学位办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在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现已在学堂在线上线。

谢思丝:副教授,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流行演唱专任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师范大学首届课程思政中心委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流行音乐协会会员,国际声乐科学训练体系Estill Voice Training(简称EVT)结课认证学员。荣获四川师范大学“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四川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文艺演出“积极贡献奖”,2020春季在线教学优秀教师,毕业实习优秀指导教师,柯莉森朵国际音乐与舞蹈邀请赛中国区预选赛、环球国际艺术展演大赛四川省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荣誉。出版学术专著3部,参编四川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理念、设计与教学案例》,主持、参研教育部项目2项、市厅级项目7项,在中文核心期刊、省级刊物上独立发表论文9篇。

雷娟:戏剧花腔女高音,声乐表演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教期间,曾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学生多人次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奖。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参与、主持省级、校级科研课题数项。近年主要专业获奖:第三届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比赛教师美声组“一等奖”;四川省第三届声乐大赛美声组“一等奖”及“最佳表演奖”;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四川赛区“金奖”;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四川赛区美声唱法“金奖”;第九届全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进入半决赛获入围奖;第三届中国音协全国高校声乐展演教师组美声唱法“第二名” ;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四川赛区选拔赛美声组“第二名”;第十届推新人大赛中青年专业组美声唱法“银奖”;第二届中国西部歌手、器乐、舞蹈大赛中青年专业组美声唱法“银奖”等。

谭春艳: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四川曲艺,中国声乐家协会会员,四川音乐家协会会员。曾获得四川省第二届、第三届声乐大赛(美声唱法)二等奖;第13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四川赛区)美声唱法优秀奖;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四川赛区)美声组二等奖;“神州唱响”全国高等院校声乐比赛(四川赛区)金奖;第四届“孔雀杯”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获教师美声组三等奖。从教二十余年来,成功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师生音乐会、学生独唱音乐会多场,所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国家级、省市级比赛中获奖。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市厅级科研项目17项,发表专著3部,核心期刊论文数篇,指导国家级大创项目7项。

戴立莉: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大提琴演奏与教学、室内乐演奏与教学,视唱练耳教学研究。跟随董归燕、王继祖学习大提琴演奏。1996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师从王相乾。2000年毕业任教于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取得艺术学硕士学位,导师韩小鹰。主研2019国家艺术基金《裕固族民歌表演人才培养》项目,受聘为授课专家。主持2011年度国家外专局外专引智项目《大提琴的艺术》。参加2011年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得省级第二名。参加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展演获得 “优秀贡献奖”。多次获得省文化厅、省音乐家协会、省文联“专业优秀指导教师奖”。多次举办室内乐专场音乐会、视唱练耳教学实践音乐会。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